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浙江日报:不出国可享德式教育

发布时间:2014-09-13  发布单位:综合办   阅读次数: 次
德国的制造业一直领先全球,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世界公认。我省首家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日前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今年9月开学。这意味着,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卓越工程师”的高质量教育。
中德工程师学院首批开设“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前一个专业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后一个专业与德国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该专业将工程与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相对接的跨学科模式。
中德工程师学院的招生按照省普通高校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每个专业各录取 65人,外语单科要求110分以上。学生在完成4年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之后,可以获得中德双学位文凭,也可选择去德国读研深造。在师资配备上,德国合作院校将派教师承担1/3以上的专业课程教学和1/3以上的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专业课完全与德国接轨。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很有一套。”文献民教授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负责人,他曾带队参加过德国的教学培训,对此深有感触,“在德国的高数课上你会发现,老师可能不是数学系,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授。专业老师负责通识课程的德国课程设置,这样交叉的授课,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避免了支离破碎的知识体系。”
以力学课程为例,传统教学可能是就力学而讲力学,而在德国可能就是土木工程的教授上这门课,从土木工程的角度剖析力学,从“一个楼梯荷载是多少”、“某建筑的倒塌原因何在”等实际案例出发,在实践中结合专业讲解。“德国的老师要求学生大一就开始查建筑规范手册,学看建筑施工图,尽快进入专业学习,而相比而言,国内的专业学习要晚一到两年。”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负责人单建奋教授在德国上过整整一学期的课,德国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让他感慨颇深,“在德国上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很多时候老师是直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在他们的观念中,没有固定教材反而可以让学生免于死记硬背,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
德国的教学特别注重实践和解题,“同样一页纸,国内的考试会布置三四道试题,而德国的考试,一道题可能就会花去三四页纸来解答,因为答题必须要求与实践结合,所以很费篇幅。”在单建奋看来,德国高校虽然没有统一的毕业时间,但一直强调学习质量,实验课程不及格就无法获得专业课考试资格……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才培养出严谨的高质量学生。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德国参加考试是允许学生带一张A4纸进考场的,上面可以写满需要的公式和参考内容,在德国老师的观念里,能把一本书几百页内容浓缩到一张纸上,就能体现出考生对课程充分的理解与把握,考试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中德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考核也会参考德国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课业情况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允许“缓考”,这也是一种较为人性化的举措,有利于学生寻找自己最适合的专业方向。
目前,中德工程师学院的德语课程设置为每周12课时,未来5年内,学院还将逐步引进6至7个德国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


原文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4-05/29/content_2676959.htm?div=-1